地理分布  認識魯凱族  文化特質  祭典  宗教信仰  神話傳說

ㄧ、地理分佈

 

魯凱族主要居住本省南部中央山脈的東西兩側。
住在西側為分佈在老濃溪支流濁口溪的下三社群,以及分佈在隘寮溪流域的西魯凱群,以海拔五百至一千公尺的山區為主要居住地;住在山脈東側的一支則分佈在呂家溪流域,稱為大南群或東魯凱群,居住在台東平原邊緣地帶。

魯凱族分佈在屏東縣和台東縣。屏東縣霧台鄉人口數最多,其次為台東縣卑南鄉,再來是高雄縣茂林鄉及屏東縣三地門鄉。人口總數約為九千多人。

二、認識魯凱族

 

(ㄧ)起源傳說:魯凱族居住於中央山脈南段兩側的山區,也就是屏東縣霧台鄉、高雄縣茂林鄉及台東縣卑南鄉。相傳祖先由台東的海岸上岸,隨即向山上走,來到中央山脈南段的肯杜爾山定居。過了一些時日,部份族人在部落領袖領導下,由一隻通靈的雲豹領路、老鷹在空中引導,翻山越嶺來到舊好茶,雲豹停佇良久,不肯離開,族人遂在舊好茶建立了部落。之後,一部份族人又遷移至霧台鄉的阿禮、去露、霧台等部落。因此魯凱族被稱為雲豹的故鄉,族人為了感恩禁止狩獵雲豹和老鷹。為了交通上的便利,居住在霧台鄉的魯凱人也遷移到接近平地的瑪家鄉三和村及三地門鄉的青葉村。留在台東的族人也漸漸遷移至平地,在今卑南鄉的大南村(東興社區)建立了家園。

高雄縣茂林鄉的魯凱人則有不同的起源傳說,鹹信他們發源於茂林鄉境內,又因為緊鄰布農、鄒、平埔等異族,因此文化、語言、生活習俗受到外來的影響較深。與霧台鄉的語言差異頗大。

(二)魯凱族與排灣族的社會組織極為相似,在日據時期,曾被規劃為排灣群。但至少有下列幾點的差異性:

1.魯凱族沒有排灣族盛行的五年祭。
2.魯凱族為父系社會,長男繼承家產。排灣族為雙系社會由長嗣繼承。魯凱族是重男輕女的社會,排灣族則是兩性平等的社會。
3.排灣族的貴族權勢集中,且有擴大的企圖心。魯凱族的貴族權力分與直、旁系的親屬而逐漸削弱。
4.魯凱族的喪葬以一人一墓為主,排灣族則是一家一墓。
5.魯凱族為側身葬,排灣族為屈肢葬。

魯凱族的另一個標誌是百合花的配戴。百合花象徵著女子的純潔與男子的狩獵豐碩。在婚前如果發生親密關係,該女子就沒有資格配戴百合花。百合花只能側戴,只有頭目階級的人才能花心向前。除了真正的百合花以外,族人也利用現代的紙材剪成花瓣的形狀,放在額前,是另一種人造的百合花意象。

(三)社會組織:魯凱族的社會組織是階層制度,建立在土地制度和長男繼承上,土地所有權是長男繼承,與排灣族近似,而排灣族是長嗣繼承,不分男女。從前村落的組織是以頭目為中心,共分為四個等級:

1.大頭目:是部落的大地主,擁有土地、獵區、河流。代表部落參與外社的公共事務。平日以收納賦稅為主。
2.貴族:為大頭目的近親,又分為二頭目及其他小頭目。可以耕種土地不必納稅,也可以沿用貴族的名字。

3.士:介於貴族和平民之間,為有特殊功績的平民或有特殊才能的村民,如雕刻匠、打鐵匠。頭目會賜予他某些權利如戴羽毛、有階級的花環。

4.平民:多為佃農,向大頭目租地耕作。平民有向頭目納稅的義務,納稅的內容不是金錢,而是自己耕作收成的小米、花生之類的食物;或是狩獵的肉品。魯凱也盛行同階級聯姻的觀念,不同階級的婚姻關係也產生升降階級的情況。現在的社會階級已不像從前區分得那麼清楚,一般只有「頭目」、「平民」之分,一村有幾個不同氏系的「頭目」,除本家的頭目稱為「大頭目」外,其他稱「二頭目」或「小頭目」,完全沒有頭目家血緣的為「平民」。

(四)貴族之中,只有頭目家才可以在住屋的入口簷桁上雕刻蛇、鹿、人頭等花紋,其屋的面積也比較大,室內正堂迎門的柱上有人像雕刻,宅前有司令台。貴族之中,只有頭目家才可以在住屋的入口簷桁上雕刻蛇、鹿、人頭等花紋,其屋的面積也比較大,室內正堂迎門的柱上有人像雕刻,宅前有司令台。

三、文化特質

 

(一) 華麗的衣飾:
魯凱族服飾的式樣,色彩與排灣族大同小異,但以百合花飾的佩戴最為特殊。魯凱族的服飾以十字線繡、琉璃珠繡為主。圖案繁複華美,與排灣族的衣飾十分接近,尤其是三地門鄉、瑪家鄉等地,幾乎很難分辨。另外,陶壺、百步蛇紋、蝴蝶紋都是族人常用的圖案。
蝴蝶紋時常出現於頭目家的木柱雕刻上,也表現在衣服的圖案上。琉璃珠的佩戴與喜愛的程度與排灣族相同。

(二) 百合花的神聖性:
說百合花是魯凱族的族花一點地不為過,
魯凱族男性勇武善獵者在獲得頭目賜權後可以配帶百合花,女性貞潔者亦可獲賜配百合花權,這是一項極高的榮譽徵,至今仍是如此。族人對於百合花的敬愛已經提昇至精神意義,甚至代表了社會秩序與倫理。

(三) 對百步蛇、雲豹的敬重:
在魯凱族的神話傳說中有許多關於百步蛇的傳聞,如百步蛇是頭目的祖先、是長老。對於百步蛇也有很多的禁忌,如儘量避免與它接觸。
由於魯凱族人將百步蛇視為祖靈的象徵,所以百步蛇圖案經常在魯凱人的住家木雕、石雕、衣飾、刺繡的紋飾上、生活器物上,以裝飾性質的美術圖案出現,藉以表達他們對百步蛇虔誠和敬畏之意。族人以尊敬、祭祀的態度來對待它。這與排灣族對百步蛇的觀念十分接近。

(四) 富於藝術傾向的生活態度:
舉凡家居、服飾、歌舞都是魯凱族藝術的表現。在一個魯凱村落裡,處處可見藝術生活化的表現如雕刻、刺繡、編織、花草園藝,都是族人傳統生活的一部份。

四、祭典

(一) 粟收穫祭 (Tsatsapipianu):
以小米為主要農作的魯凱族,在每年八月左右,舉行收穫祭,作為一個年度的終止,並藉此迎接新的一年。收穫祭裡有一個重要的儀式,是烤小米餅的活動,族人將小米麵糰帶至特定地點(通常都在村外野地),以石板舖地,燒熱後將小米麵糰放在上面,再覆以香蕉葉,再壓止石板,待三十分鐘左右,將石板,葉子拿開,看小米餅烤出來的現象作為今年農作與狩獵的蔔問。例如,烤得太乾,今年可能雨水較少,烤得溫潤,表示今年的雨水豐沛。

烤小米餅的儀式只限男性參與,是一種宗教行為。在以前,收穫祭長達七∼十五天,現則集中於一天舉行,傳統宗教的烤小米餅儀式只有少數部落仍然保存。大多數的部落已改為歌舞比賽等聯歡、康樂性的活動,舉辦時間大都集中在八月中旬。

大南村豐年祭 (Kalalisiyan):
位於東台灣大南社的魯凱族其豐年祭與其他部落迥異,茲介紹如下:
大南社以青年會所聞名,族人延續了優良的傳統,在豐年祭期間保存了七∼九天的會所訓練。在現代的活動中心(集會所)樓上,全村的青少年集體信於會所,由青年隊長統一管理。並為豐年祭的一連串活動作準備。

女青年也有組織,由隊長領導編花環、採籐,在祭典開始時全真集合繞行村落通報訊息,男子則搭鞦韆於會場。通報訊息的活動明顯地受到卑南族的影響。

原本屬於貴族婚禮的盪鞦韆活動,在大南社發展成男女社交、聯誼的活動。而成年禮、歌舞表演也是豐年祭的重點之一。本地女子服飾以大紅色為主色迥異於其他以藍黑為主色

的魯凱部落。

 

五、宗教信仰

 

有造物主,是創造人類的神,也決定人的壽命,另外,山川、河流都有專責的神祇,祖靈崇拜在本族為基本信仰,其中屬於頭目家族起源傳說的百步蛇,更是族人敬重祭祀的對象。

五、神話傳說

 

()

很久很久以前,雲霧環繞、林木蒼鬱的達羅巴令湖,住著一位湖神愛迪丁嘎,祂是魯凱族的先祖;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邂逅了阿禮社頭目的女兒芭嫩,她那清澈的眼眸、典雅的身姿,深深地吸引著湖神。

為了博取少女的歡心,湖神吹著口笛訴說著祂的愛慕,鍾情悅耳的笛音終於打動了少女的心,兩人在山林裡編織著愛的旋律。一日,湖神來到頭目家提親,芭嫩向家人說:「湖神今晚要在我們家住宿,請大家不要太早起來。」頭目心中納悶不已,決定起個大早看個究竟。於是,天未亮時點根柴火欲察看原委,赫然發現女兒的身上纏繞著一條巨大的百步蛇,而她卻滿臉愉悅的表情。

芭嫩與蛇郎的愛情故事,一直是族人的最愛,頭目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湖神就是傳說中族人敬畏的百步蛇。婚禮當天,湖神及他的從屬帶著家傳的古壺、鐵鍋、檳榔、高貴漂亮的琉璃珠串來到頭目家迎娶。頭目一一清點聘禮,並設宴款待賓客。之後,迎親隊伍浩浩蕩蕩的向湖神的居所出發,芭嫩對送行的父母及村民說:「為了表示虔敬,以後我們的族人經過神湖時,請穿白色的衣裳,為了表示對你們的懷念,我會準備溫熱的食物讓你們取用,並請留下獵物的後腿。」說完,便向湖中走去,湖水泛起了漣漪,映出了百步蛇的花紋,芭嫩終於到了夫家。

至今,這個膾炙人口的傳說,依然在族裡流傳。而傳唱著嫁蛇郎故事的古老歌曲,更是讓人低吟迴旋,回味再三。「再見,我最親愛的芭嫩,你即將要離開我們,翻山越嶺,再也見不到我們的故鄉,要嫁到達羅巴令湖」「再見,我的故鄉,即將成為我永遠的回憶。再見了!你們大家,我要走了,當我的帽冠進入湖面時,我已經被娶進皇宮了。祝福我,直到永遠。」

 

(二)

 

 

       

參考資料:

臺灣原住民文化園區

祖靈之邦

高雄縣原住民史--魯凱族

公視原住民兒童網站

行政院原住民資訊網

台灣原住民資訊資源網

原住民數位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