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分布  認識泰雅族  文化特質  祭典  宗教信仰  神話傳說

一、地理分布

 

泰雅族分佈在台灣北部中央山脈兩側,以及花蓮、宜蘭等山區。又分為泰雅亞族(Tayal)和賽德克亞族(Sedek)。泰雅亞族又分為Sekoleq群和Tseole群。賽德克亞族又分為東賽德克群和西賽德克群。

泰雅族居住地域境內的高山相當多,例如插天山、棲蘭山、合歡山、大霸尖山、奇萊山等都是。河川則有新店溪、大甲溪、秀姑蘭溪等。以山田燒墾和和狩獵採集為生。人口分佈以花蓮秀林鄉最多,分佈區尚有南投仁愛鄉、新竹尖石鄉、桃園復興鄉、花蓮縣萬榮鄉、宜蘭縣南澳鄉。總人口數約九萬餘人僅次於阿美族,為台灣原住民族的第二大族。

二、認識泰雅族

 

(一)起源傳說:又可分成以下三個系統:

1.為巨石裂岩所生:地點位於仁愛鄉發祥村附近名為「賓沙市幹」(pinsebukan)的地方,意即祖先之地。

2.為大霸尖山上的巨石所生:相傳祖先來自大霸尖山。

3.為萬大北溪上游之白石山上的老樹根所誕生。

傳統的泰雅族社會以狩獵及山田燒墾為生,聚落以集居式的村落為主。

(二)社會組織:分成下列幾個團體:1.部落組織 2.祭祀團體 3.共負罪責團體 4.狩獵團體,這四個團體的成員有互相重疊的特質,在不同部落,祭祀團體可能大於狩獵團體,其他的部落可能狩獵團體大於任何一個團體。各地的差異性頗大,無法一概而論。

(三)在泰雅族的世界裡,有二個迴異於其他族群的觀念:一是gaga的觀念。另一是rutux的信仰理念。
1.gaga是一種社會規範,是泰雅人日常生活,風習俗慣的誡律,觸犯了gaga表示觸犯了禁忌,可能受到神靈的懲罰。遵守同一gaga的人共同舉行祭儀、共勞共享。

2.rutux是一種超自然的神靈信仰。一個人觸犯了gaga可能會受到rutux的處罰;被rutux嚇到可能會生病;在戶外吃飯、喝酒時要彈一點食物在地上給rutux吃。在祖靈祭以後,泰雅人要離開祭祀地時必須越過火堆,以示與rutux隔離。種種跡象顯示對rutux的懼怕。

泰雅族是一個平權的社會,由領導能力強的人出任部落領袖,狩獵、出草也由英勇的族人擔任領袖。但遇到部落有重大事情時,則由長老會議決策。

(四)九族中唯一在臉上刺青的民族是泰雅族與賽夏族。其中尤以泰雅族最普遍。黥面對於男子而言,是成年的標誌也是勇武的象徵。對於女子,則是善於織布的標記,一位泰雅女子,在十三、四歲的時候,就跟著媽媽學習織布的技巧,也開始為自己準備出嫁時的衣裳,當少女的織藝精進,也就是准許在臉上刺青的時候了,這時也是尋覓如意郎君的好時機,一位不會織布與沒有黥面的女孩子在部落裡是沒有人追求的。但黥面的風俗在日本人佔領台灣期間也漸漸被禁止,目前仍保有黥面的泰雅人都是七、八十歲的族人。

(五) 泰雅族在農忙時間,為了趕得上每一個季節,又擔心會來不及做完預定的工作,就會採取msbayux(換工)或s'aras mnqianux(用牲畜換取別人幫忙的代價)兩種方法來提早完成工作進度。
  在工作的分配方面,農務主要重的工作當然還是以男人為主,比較輕鬆的(如拔草、種薯苗、種竽頭、播蔬菜籽等等)工作,就由女人承擔。然而農耕的工作是一年接一年不斷循環的工作,沒有休止符的。
  從長輩們口述的情形來看,大部份表示從他們懂事以來,都已經是以mqumah(旱地耕作)為主要生活。
   泰雅族人的旱地(qmayah)周圍,都設有野生動物的陷阱在那裡。在老人家的口中常說:「mqumah hia ga qqianux ta sa .qsinuw hia ga rramat ta sa .」意思是說:「農事是我們的主要生計,而野肉只是我們的菜而已」。
  另一方面來講,他們對於任何收成的東西之處理習慣來看。他們對於五穀的收成,不但好收藏,也沒有分送給人的習慣。而野肉不是不能收藏。泰雅族有tmami『醃肉』的習慣,而且以誰的醃肉多感到引以為榮。但是總會很大方的把辛苦得來的野肉分享給qutux niqan的人。主要的理由是「五穀必需等很長的時間才能收成,並且當最缺乏食物的時候,穀倉裡隨時可以拿出來食用。而醃過的野肉就不能當主食來吃。即使是新鮮的肉也不能當主食來用。」

(六)傳統住屋的建築型式:
早期泰雅人的傳統住屋建築型分為半豎穴式(地分)及平地式二種。
1.半豎穴式:部份地區的泰雅人將地基向下挖三至五尺深,將泥土堆積在地基四周做成土壘,入口部份則留缺口當門。在外觀上,屋簷幾乎與土壘相連,住屋外觀非常低矮,但屋內地基與屋頂之距離卻有七、八尺甚至一丈餘高(如圖一)。
2.平地式:部份地區的泰雅人將地基剷平,直接在上面建屋,外庭與內庭無高低之分。

三、文化特質

 

(一)黥面的藝術:除了美觀、避邪以外,代表了女子的善織、男子的勇武,也是死後認祖歸宗的標誌。

(二)精緻的織布藝術:以苧麻為原料、植物染料為主的泰雅族織布是九族中最善於織造藝術的族群。目前因毛線材料的便利性及色彩多樣性,許多族人都樂於使用,反而使傳統的原料逐漸沒落。

(三)浪漫的口簧琴舞:口簧琴為九族所共有,但能將它發揮得漓淋盡致並配上舞蹈表現男女情意的只有泰雅族。

(四)貝珠衣:以白色貝類穿孔磨成細小如綠豆之貝珠,將它穿綴於整件衣服上,是泰雅族獨特的衣飾文化。貝珠衣有多種形式,最尊貴的一種是部落領袖或獵首英雄於凱旋歸來參加盛會時所穿,也是結婚時重要的聘禮。

除了貝珠衣以外,珠裙、珠帽、綁腿亦以貝珠串成。珠裙常使用於訂婚或女子生產後男方送給女方家長的答謝禮。珠帽則為頭目所佩戴。

四、祭典

 

祭典的產生是從古時候泰雅族人對utux(神靈)敬虔的崇拜和迷信的信仰言聲的活動,泰雅族人原本是一個非常迷信的一個族群,所以不論做任何事情都一定不忘先問utux該怎麼作?要如何進行?而他們求問utux的方式大都是以夢卜的方式為最普遍,所以許多習俗包括文面以及各種祭典的作法,也都是按照夢卜所得到的啟示進行的。
  泰雅族的慶典習俗可分為sm'atu ppnayang(開墾祭)、sm'atu ttwbux(播種祭)、sm'ing(收割祭)以及pslkawtas(祖靈祭)四種祭典,
  近年來泰雅族祭典所呈現出來的模式與型態,似乎已經和原來傳統的祭典型式完全相異,近年來我們從各地舉辦的祭典型式所看到的情形,是一個有唱歌有跳舞又可以痛快喝酒的場面,而且有很多外賓和記者搶拍攝影的現象,。其實過去的祭典並非如此,以前的祭典儀式是一個既安靜又莊嚴的一件事,每個人在開始預備進行祭典之前,每個人的心都要先清心和帶著莊嚴的態度準備迎接祭典的工作,到了祭典的那天夜晚,族人們都不睡覺,一直等到公雞第一次啼叫的時候,也就是三更半夜(大約臨晨三點鐘左右),族人們就開始將準備好的祭品,按各個niqan(尼幹)開始分別進行祭典的活動。
  由於niqan(尼幹)很多而且也不一樣,所以祭典的日期也不會相同(因為泰雅族以前沒有日記和日曆可以固定日子),所以以年中整體來看,sm'atu ttwbux(播種祭)祭典時間基本上都集中在三月到四月之間。

由於傳統社會組織及宗教信仰的瓦解,泰雅族目前只剩下祖靈祭還如期舉行。

傳統舉行祖靈祭的季節是小米收割以後(大約在七月),由頭目或長老開會商議時間,全社男子都要參加,在天未亮時,到達祭場,每人手持竹棒,上面插有黏糕、豬肉,為獻給祖靈之供品。祖靈祭的祭品不能帶回部落,必須在祭祀地吃完。沿途回家時要越過火堆,以示與祖靈分隔。

五、宗教信仰

 

泰雅人以祖靈的信仰為主,並以超自然的神靈信仰(rutux)最為重要。rutux作為一種無形的超自然力量,使泰雅人在治病、消災祈福時,都會祭祀rutux請其保佑。

 

六、神話傳說

 

          

參考資料:

臺灣原住民文化園區

南庄。原民風情

祖靈之邦

公視原住民兒童網站

台灣原住民資訊資源網

泰雅族 太魯閣族文面文化

原住民數位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