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族概說

   

 

【主圖】環境概述

主要分佈地區:日月潭

人口數:約三百人

邵族主要分佈於台灣中部日月潭地區,祖先可能來自臺南平原。傳說古時因追逐白鹿,發現古老的水沙連,從此舉族遷居。雖然目前族人稀少,但仍然擁有自己的氏族姓氏、語言和生活習慣。

民國九十年政府明令公佈,將卲族列為台灣第十個原住民族群。

邵族的樂器】

邵族最為外人所熟知的就是「杵歌」,而今也列入日月潭的八景之一中。「杵歌」包含「杵聲(杵音)」和「歌舞」兩部分;以杵擊石,發出叮叮咚咚聲即是「杵音」,再加上敲擊動作與樸素的歌聲,就形成「杵歌」了。「杵歌」多由邵族婦女所演奏,由於節奏強烈,因此為多數人所喜愛。

邵族的交通】

獨木舟是少邵族特殊的交通工具,是將整支樹幹挖空製成的,據說是邵族祖先受潭中的猴子所啟發。獨木舟對邵族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無論在潭中載人、捕魚、運貨都非常方便、適宜。

邵族的公媽籃】

邵族的每戶人家,都有一只祖靈籃ulalaluwan,一般通稱為公媽籃,內盛祖先遺留下來的衣飾,以代表祖靈之存在。分家之時,公媽籃中之服飾成為分割的最重要對象。拜公媽籃是邵族主要的宗教及巫術的呈現對象及方式。這種敬祀祖靈的「公媽籃」崇拜方式,不見於台灣其他原住民族群,這也是邵族得以成為台灣原住民族群中獨立一族的最主要特徵。

邵族的祖靈信仰】

早期邵族的重要祭儀有農耕祭儀和狩獵祭。隨著時代進步,邵族人現在幾乎不再從事農作也不再狩獵,但是日月潭的邵族,仍然堅持傳統,在先生媽(巫師)帶領下,服膺祖先遺訓,保留了播種祭、除草祭、氏族祖靈祭、拜鰻祭、和豐年祭等重要祭儀。

【燈箱內文物】盛水器

由於取材方便,加上工藝精湛,邵族人使用的生活器具大都由自己製造,為了要從日月潭提水回家,族人用麻竹或孟宗竹來製造裝水用的盛水器。